前期碳挑战:建筑隐含碳占比正在上升
建筑碳排放量占全球的 39%。超过四分之一的碳排放隐含在原材料和建设过程本身,甚至在建筑开放使用之前。从广泛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通过例如改善隔热和供暖效率,能够提高能效减少运营阶段的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与此同时,隐含碳在总碳足迹中的占比正在上升。
这一趋势在欧洲的“翻新浪潮”中尤为明显,预计2050 年使用的建筑中有 80% 今天已经存在,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已使用了 50 年或更久,97% 的建筑存量需要翻新才能达到碳减排目标。到 2050年,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隐含碳将占新建设和翻新生命周期排放足迹的 50%。这可能会消耗掉很大一部分的剩余碳预算。
为设想如何解决这一前期碳困境,我们邀请了 30 名建筑师、规划师和建筑专家在我们“实现净零隐含碳之路”的研讨会上进行一项思维实验。在研讨会上, Eigenland® 顾问主持了一系列生动的互动环节,助力确定减少建筑行业碳足迹的下一步行动方案。
为获得全方位观点,研讨会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这一问题:
隐含碳 - 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前期碳 - 减少建筑材料生产及使用阶段前建设过程的碳排放量
使用阶段的隐含碳 - 减少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储存的二氧化碳
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碳 - 减少建筑材料解构和重用产生的碳排放量
我们针对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 2030 年建筑行业现状的论述。与会者可用五分色码量表来直观评价是否认同这些观点说明。在此基础上,我们为 2030 年制定了一个现实方案,然后确定接下来应对碳排放挑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的优先顺序。我们还讨论了我们用于硬质 PU/PIR 泡沫隔热材料的气候中和* MDI 原材料在低碳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视角 1 – 隐含碳:迈向整体生命周期的方法
过去 30 年,建筑行业都会优先考虑节能因素,未来几年这一惯例做法将继续加强。这意味着,随着运营效率的提高,关注重点自然会转移到建筑本身所含的碳足迹上。
在隐含碳主题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数字模型将在定义所用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将简化隐含碳含量较低的材料选择流程。低碳技术和材料也将成为投资决策中更积极的考虑因素。
建筑行业在根据循环原则进行规划和建造方面以及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生命周期评估 (LCA) 方法方面仍存在不足。到 2050 年实现净零隐含碳符合巴黎协定关于将气温上升限制在 1.5℃ 的目标。该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呈现当前的实现进展并以事实为基础。
建立废物和材料循环机制,在建筑拆除开始前重新利用原材料,甚至维护现有建筑的一部分,都是实现净零目标的有效实践做法。整合风能或太阳能等当地可用的可持续能源也将有助于实现净零碳足迹。
视角 2 - 前期碳:转变思维模式,减少材料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前期碳”一词是指原材料采购和加工过程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会者确实看到了一些到 2030 年可持续性增长的积极指标。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努力地寻找低二氧化碳足迹的材料,无论是有机材料还是基于回收的材料。同样,建筑二氧化碳分类系统将引领新的设计理念。
到 2030 年,详尽、可广泛获取且相互关联的材料、材料特性和碳足迹数据库仍可能会缺少。与会者认为填补这一空白至关重要,并认为建筑材料数据库和建筑信息建模 (BIM) 系统应采用人工智能 (AI) 来分析材料组合并优化建造期间的规划。这些数据库还应能够反映材料和建筑风格的地区差异,并鼓励采用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方法。
总体而言,隐含碳面临的挑战是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将前期碳纳入整体生命周期哲学。在设计和建造阶段所做的决定将对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足迹产生连锁反应。
视角 3 - 使用阶段的隐含碳:提高运营期间的效率和循环性
业主和运营商通常是新建设和翻新的客户。因此,研讨会与会者认为,行业通常会倾向于优化设计以适应这些客户的需求,这意味着将在运营和维护阶段实现最低的运行成本和二氧化碳足迹。
供暖技术、建筑隔热和整体能效方面的最新进展已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提高使用阶段的可持续性。但与会者预计,到 2030 年,通过增加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建筑组件的使用和重用等改进实践做法,建筑行业将能够减少隐含碳排放量。
对于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与会者认为增加循环性和节约资源可获得最大的短期收益。应建立处理建筑废物回收的物流系统,以进一步利用建筑构造材料。引入资源认证有助于提高材料透明度,实现更有效、更详细的环境产品申报 (EPD)。制定能效激励措施,以数字方式获取和读取能耗,将有助于实现更可持续的使用阶段。将更多可再生能源直接整合到建筑构件中也有助于在短期内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视角 4 - 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碳:通过解构产生,标准化低碳建筑规范
建筑物生命周期结束阶段为减少二氧化碳足迹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研讨会与会者指出,已有许多关于解构循环解决方案的实验和测试。旧材料的现场回收已在某些领域推行,特别是在道路建设中。回收较多的是金属材料。而且已经实现建筑部件的交换使用。
遗憾的是,在建筑寿命结束时的可持续实践均为例外,而非规则。拆除/拆毁和新建通常优先于回收和重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向以下思维模式:更多地回收和重用材料、基础知识共享以及开始就将拆卸融入建筑设计等。其他行业的回收材料也应包括在服务目录中,因为建筑材料、二氧化碳税和拆除许可证的引入也可激励低碳解构实践。
生命周期结束解决方案是预先构建更简单、更灵活的实施计划,并将解构作为原始计划的一部分。可根据类型对预制建筑模块进行拆除和材料分离。与此同时,应将调整建筑和规划法规以适应气候保护措施作为一项高度优先事项,同时还要简化并跨区域标准化这些法规。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与会者人员均在此次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兼任讨论、设想和建立“灯塔”项目,以作为更广泛变革的灵感。
立即获取:低隐含碳 PUR/PIR 隔热材料的实用解决方案
建筑专家正在积极寻找可立即应用于使用寿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研讨会期间,我们发布了 PU 硬质泡沫产品的短期和长期循环经济计划。目前,我们的气候中和*生物循环 Desmodur® CQ MS MDI 已实现低隐含碳 PUR/PIR 隔热材料,且具有基于生物废物的成分,该成分利用 ISCC PLUS 认证的质量平衡方法获得。这些更可持续的 PUR/PIR 材料具有同样高效的隔热效果,但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且已上市销售。Desmodur® CQ MS已经可供许多地区的PU/PIR绝缘材料制造商使用。请向您所选择的保温材料制造商咨询,或直接联系Covestro以了解更多信息。
“生物循环”一词是指源自农业、林业和相关行业的生物废物和残余物,如使用过的食用油。根据从摇篮到大门的生命周期分析,经认证的循环 MDI 意味着与常规 Desmodur® MDI 相比,碳排放量减少了 100%。这些数据是根据 ISO 14040:2006 和 ISO 14044:2006,基于 TÜV 认证的生命周期评估 (LCA) 方法得出。
可再生生物循环成分与隔热材料中的减少隐含碳共同为行业可持续性目标提供了支持,包括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全生命周期碳愿景。与此同时,更可持续的聚氨酯泡沫的长期计划包括生物苯胺可再生原材料和硬质泡沫的循环化学回收。
我们“实现净零隐含碳之路”的研讨会促成了一场关于提高建筑行业可持续性的下一步行动方案的激烈讨论。上述类似计划以及我们为创造更可持续材料所作出的努力完全符合我们到 2035 年实现运营气候中和的企业目标。这一目标涵盖了我们自身的活动(范围 1 排放)以及我们从供应商处采购的材料和能源(范围 2 排放)。该目标使我们与巴黎气候协议保持一致,即到 2030 年,我们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60%。
PU 隔热材料有助于减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随着建筑能效的提高,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占比升高。我们的气候中和* Desmodur® CQ MS 具有聚氨酯的卓越隔热性能,但隐含碳非常低。
Fernando Resende
科思创 EMEA 建筑与施工营销经理
关键词
- 低隐含碳: Desmodur® CQ MS 实现了具有低碳足迹的可持续 PU 隔热材料。
- 可再生成分: 生物循环成分是通过 ISCC PLUS 质量平衡方法获得。
- 高性能: 气候中和* MDI 具有聚氨酯的隔热性能。
- 资源节约: PUR/PIR 隔热材料所节约的能源是制造所耗的 100 倍。
- 坚固耐用: 硬质泡沫的维护成本低,并且耐候、耐化学药品和耐紫外线。